【磬字读音及解释】“磬”是一个常见的汉字,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它在古代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尤其在音乐和祭祀场合中使用广泛。下面将对“磬”的读音、含义、用法以及相关文化背景进行总结。
一、
“磬”是汉语中的一个单字,拼音为 qìng,声调为第四声。它最初是一种古代的打击乐器,形状类似曲尺,多由玉石或金属制成,敲击时发出清脆的声音。后来,“磬”也引申为一种礼器,用于宗教仪式或宫廷典礼中,象征着庄严与肃穆。
在现代汉语中,“磬”字虽然不常单独使用,但其作为名词的含义依然保留,尤其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传统文化研究中较为常见。
此外,“磬”还常与其他字组合使用,如“罄竹难书”,意指罪行极多,难以写尽,这里的“磬”通“罄”,表示空尽的意思。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汉字 | 磬 |
拼音 | qìng |
声调 | 第四声(去声) |
部首 | 石 |
笔画 | 15画 |
字义 | 1. 古代打击乐器,形似曲尺,多为玉或石制 2. 用于祭祀或礼仪的礼器 3. 引申为“罄”,意为“尽”、“空” |
用法举例 | - 敲磬 - 磬声清越 - 罄竹难书(通“罄”) |
文化背景 | 古代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征庄重与神圣 |
现代使用 | 多见于古文、诗词、历史文献中 |
三、小结
“磬”作为一个古老的汉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最初的乐器到后来的礼器,再到现代语言中的引申义,它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了解“磬”的读音与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与语言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