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自菲薄读什么】“躬自菲薄”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自我要求严格,不轻易炫耀自己的才能或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个词语的发音问题,尤其是在阅读古文或正式场合中,正确读音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躬自菲薄”的拼音、含义、出处及常见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相关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
一、
“躬自菲薄”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原句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人将其引申为“躬自菲薄”,意指自己谦逊、不自夸。
该成语的拼音是 gōng zì fěi bó,其中:
- “躬”(gōng):指自身、亲自。
- “自”(zì):自己。
- “菲薄”(fěi bó):微薄、不足,这里作动词用,表示对自己要求不高。
在现代汉语中,“躬自菲薄”多用于形容一个人低调、不张扬,甚至有些过于谦虚的态度,有时也带有自我贬低的意味。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躬自菲薄 |
拼音 | gōng zì fěi bó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含义 | 自己谦逊,不自夸,对自己要求不高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低调、谦虚 |
近义词 | 谦虚、自谦、自抑 |
反义词 | 自满、自夸、骄傲 |
注意事项 | 避免过度使用,以免显得不自信 |
三、结语
“躬自菲薄”虽然听起来有些古雅,但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一定的表达价值。了解其正确读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在写作或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同时,也要注意根据语境判断是否适合使用,避免因理解偏差而造成表达不当。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或古文内容,可参考《古代汉语词典》或《成语故事》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