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是什么意思】“躬行”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和现代书面语中。它由“躬”和“行”两个字组成。“躬”意为自身、亲自;“行”意为行动、实行。合起来,“躬行”指的是亲身实践、亲自去做某事,强调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在传统文化中,“躬行”常与“知行合一”相联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个人不仅要有知识,还要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
一、
“躬行”是指亲自实践、亲身去做。它强调的是行动的重要性,而非仅仅停留在思想或言语层面。在古代儒家思想中,“躬行”是修身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道德修养的关键途径。现代社会中,“躬行”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鼓励人们脚踏实地、注重实践。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用法举例 | 词性 | 出处 |
躬行 | gōng xíng | 亲自实践、身体力行 | 他一直躬行节俭,不铺张浪费。 | 动词 | 《论语》等古籍 |
说明 | - | 强调实际行动,不同于空谈 | “躬行君子,则虽言不必信,而行不必果。”(《庄子·渔父》) | - | - |
三、延伸理解
“躬行”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要求,也常用于教育、领导力、道德修养等领域。例如,在教育中,教师应“躬行”示范,引导学生实践所学;在管理中,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带动团队执行。
此外,“躬行”也常与“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等概念并列使用,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四、结语
“躬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在于实践,而非空谈。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进步,都需要“躬行”的精神来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