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哪首诗】“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尤其是对妻子的牵挂。全诗语言含蓄隽永,情感真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该诗中的名句之一。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雨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尤其是妻子)的深切思念。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是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句子。
二、相关资料汇总表
| 项目 | 内容 |
| 诗句出处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 原文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作者 |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 |
| 朝代 | 唐代 |
| 诗体 | 七言绝句 |
| 主题 | 思念、离别、情感寄托 |
| 背景 | 诗人因仕途奔波,无法归家,借夜雨抒发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
| 名句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 意象 | 巴山、夜雨、秋池、西窗烛 |
三、延伸理解
“巴山夜雨涨秋池”不仅是一句写景的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象征。它描绘了秋夜细雨绵绵、池水渐涨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愁绪。这种“以景写情”的手法,使诗句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在古代文人眼中,“夜雨”常与思乡、怀人、忧郁等情绪相联系。李商隐正是借助这一意象,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四、结语
“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思念的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无限牵挂。这首诗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情感真挚,至今仍被广泛传诵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