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敷出是什么意思】“入不敷出”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经济状况或资源分配上的问题。它字面意思是“收入不足以支付支出”,引申为在财务、时间、精力等方面出现“不够用”的情况。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入不敷出 |
拼音 | rù bù fū chū |
释义 | 收入不够支出,形容经济困难或资源不足 |
出处 | 出自《清史稿·食货志》:“百姓日用,入不敷出。”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财务状况、生活压力或资源短缺等 |
近义词 | 财力紧张、捉襟见肘、入不抵出 |
反义词 | 有余、富足、收支平衡 |
二、常见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经济状况 | 个人或家庭收入无法满足日常开支,导致负债或生活困难 |
工作压力 | 工作任务繁重,时间不够分配,导致效率低下 |
资源管理 | 物资或人力不足,难以满足需求,造成浪费或延误 |
三、实际例子
1. 经济方面:小李每月工资5000元,但房租2000元、生活费3000元,加上其他开销,每个月都入不敷出。
2. 时间管理:王老师每天工作12小时,还要照顾孩子和家务,感觉时间总是不够用,经常入不敷出。
3. 项目管理:公司预算有限,但项目需求不断增加,最终导致资金入不敷出,项目难以推进。
四、应对方法
问题 | 解决方法 |
收入不足 | 增加收入来源,如兼职、投资等 |
支出过多 | 合理规划预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
时间不够 | 制定计划,提高效率,合理分配任务 |
资源不足 | 提前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寻求外部支持 |
五、总结
“入不敷出”不仅是一个经济术语,更是一种生活状态的体现。无论是金钱、时间还是资源,当“入”无法满足“出”的时候,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因此,学会合理规划、控制支出、提升效率,是避免“入不敷出”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