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是什么意思】“老赖”这个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到,尤其是在涉及债务纠纷、法院判决执行等场景中。很多人对“老赖”的具体含义并不清楚,甚至误以为它只是一个网络用语或俚语。其实,“老赖”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那些有能力履行法院判决的义务,却故意逃避、拒不履行的人。
一、什么是“老赖”?
根据中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老赖”通常指的是在法院作出生效裁判后,有履行能力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的被执行人。这类人可能通过转移财产、隐匿资产、恶意逃避债务等方式,使债权人无法实现合法权益。
简而言之,“老赖”就是“失信被执行人”,他们不仅不守信用,还严重扰乱了社会诚信体系和司法权威。
二、“老赖”的认定标准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法院判决已生效 | 必须是已经过审判并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
| 有履行能力 | 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或可执行的财产 |
| 拒不履行义务 | 明确表示拒绝履行或采取逃避手段 |
| 被纳入失信名单 | 由法院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三、老赖的后果
| 后果类型 | 具体表现 |
| 限制高消费 | 禁止乘坐飞机、高铁,不得进行高额消费 |
| 限制贷款 | 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或信用卡 |
| 限制出境 | 不得出境,防止逃往国外 |
| 法律追责 | 可能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
四、如何识别“老赖”?
1. 查询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可通过“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或相关APP查询。
2. 关注法院公告
法院会定期公布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
3. 咨询律师或公证机构
在涉及大额债务时,可通过专业渠道核实对方是否为“老赖”。
五、结语
“老赖”不仅仅是个人道德问题,更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对“老赖”的惩戒力度也在逐步加大。作为普通公民,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避免成为“老赖”,同时也应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陷入“被老赖”的困境。
总结:
“老赖”是指有履行能力却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被执行人,属于失信行为。其后果包括限制高消费、贷款、出境等,并可能面临法律追究。识别“老赖”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提高自身法律意识有助于防范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