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庭扫穴的词语解释】“犁庭扫穴”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若夫破巢毁卵,非仁人之用心;犁庭扫穴,非圣主之德政。”原意是指将敌人的庭院和洞穴都彻底铲平,比喻对敌人进行彻底的剿灭,不留后患。常用于形容对敌人的严厉镇压或彻底清除。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犁庭扫穴 |
拼音 | lí tíng sǎo xué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比喻对敌人进行彻底的剿灭,不留后患 |
用法 | 多用于军事、政治等场合,强调彻底消灭敌人 |
近义词 | 杀尽杀绝、斩草除根、一网打尽 |
反义词 | 宽大为怀、留有余地、宽恕放生 |
二、使用场景与示例
“犁庭扫穴”多用于描述对敌人的强硬手段,常见于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或政治评论中。例如:
- 历史背景:古代战争中,胜利者常常对敌国进行“犁庭扫穴”,以确保不再有反抗力量。
- 文学描写:在小说或戏剧中,常用此词来形容主角对反派势力的彻底清除。
- 现实应用:在现代政治或军事分析中,有时用来形容对恐怖组织或非法势力的坚决打击。
三、注意事项
虽然“犁庭扫穴”表达的是彻底消灭敌人的意思,但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做法往往被视为过于极端,容易引发争议。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解或不当引用。
通过以上总结可以看出,“犁庭扫穴”不仅是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成语,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和权力斗争的态度。了解其含义及使用方式,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