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喑涩的词语解释

2025-11-06 23:40:50

问题描述:

喑涩的词语解释!时间紧迫,求快速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6 23:40:50

喑涩的词语解释】“喑涩”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由“喑”和“涩”两个字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一种特殊的语义表达。下面将从词义、用法、出处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词语解释

1. 喑:本义为“声音低沉、不响亮”,引申为“沉默、不能说话”。在古代常用于形容人因病、受惊或情绪压抑而无法发声的状态。

2. 涩:意为“不顺畅、难以下咽”,也可指语言或文字生硬、不流畅。在文学中,“涩”常用来形容文章风格古朴、难以理解。

3. 喑涩:合起来表示“语言或声音低沉、生硬、不畅”,多用于描写人物状态或文章风格。常带有压抑、晦暗的情感色彩。

二、词语用法与语境

- 人物状态:如“他因心事重重,言语喑涩,不愿与人交流。”

- 文学风格:如“这篇古文语言喑涩,需反复推敲才能理解其意。”

- 情感表达:如“她的眼神喑涩,仿佛藏着无数未说出口的话。”

三、词语来源与出处

“喑涩”一词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在古代文献中偶有出现。例如:

出处 内容节选 说明
《世说新语》 “言辞喑涩,似有所惧。” 描写人物语言迟钝、不敢直言。
《文心雕龙》 “文章之体,贵在清通;若其喑涩,则失其旨。” 强调文章应流畅易懂,避免晦涩难明。

四、总结与对比

词语 含义 用法 情感色彩 常见出处
声音低沉、不能说话 形容人或物的声音 抑郁、压抑 古文、诗词
不顺畅、生硬 形容语言或文字 粗糙、难懂 文学、诗歌
喑涩 语言低沉、生硬、不畅 形容人物状态或文章风格 沉闷、晦暗 古文、文学评论

五、结语

“喑涩”虽非现代汉语中的高频词汇,但其独特的语义和情感表达,在文学创作和人物刻画中仍有一定价值。了解这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作品和古典文学的语言风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