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稂莠基础意思】“稂莠”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杂草或不良事物。它在古代文学中多用来比喻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坏人坏事,具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以下是对“稂莠”一词的基础意思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展示其含义、来源及用法。
一、
“稂莠”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原指两种常见的杂草,后来引申为比喻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或品行不端的人。在现代汉语中,“稂莠”多用于形容混杂的、不好的事物或人,带有明显的负面评价。该词常用于文学、政治、教育等领域,强调对良好事物的重视和对不良现象的批判。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词义 | 原指两种杂草,后引申为比喻不良事物或品行不端的人。 |
出处 | 最早见于《诗经》,如《小雅·大田》中有“稂莠不除”的说法。 |
字面意思 | “稂”与“莠”均为杂草名,常生长于农田中,与庄稼争养分。 |
引申意义 | 比喻社会中的不正之风、坏人坏事,或指混杂在好人中的恶人。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政治、教育等正式语境中,表达对不良现象的批评。 |
感情色彩 | 贬义词,带有否定和批评的意味。 |
近义词 | 杂草、坏人、恶势力、污浊之物 |
反义词 | 精英、良才、正道、清流 |
三、结语
“稂莠”作为传统汉语中的一个词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在现代语境中,虽然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其象征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关注与理解。通过了解“稂莠”的本义与引申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汉语词汇的深层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