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6号的资料,要现成的,快快】“神舟六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以下是对“神舟六号”的详细资料总结,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一、基本概况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神舟六号 |
英文名称 | Shenzhou 6 |
发射时间 | 2005年10月12日 |
发射地点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返回时间 | 2005年10月17日 |
执行任务 | 载人航天飞行,首次实现多人多天飞行 |
飞行员 | 费俊龙、聂海胜 |
飞行时长 | 约115小时 |
飞行轨道 | 近地轨道,高度约343公里 |
二、任务背景与意义
“神舟六号”是中国继“神舟五号”成功实现单人太空飞行后,首次实现两人多天的太空飞行任务。这次任务不仅验证了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技术进步,还为后续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建设奠定了基础。
- 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费俊龙和聂海胜在太空中停留了近5天,打破了此前的飞行记录。
- 技术验证:包括飞船的生命保障系统、轨道控制、返回着陆等关键技术。
- 国际合作:虽然任务主要由中国独立完成,但部分设备和技术来自国际合作。
三、任务亮点
1. 首次进行太空实验: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了多项科学实验,包括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和材料实验。
2. 首次使用改进型飞船:相比“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结构、控制系统和生命支持系统上进行了优化。
3. 首次实现夜间返回:飞船于2005年10月17日凌晨返回地球,降落点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
四、航天员简介
姓名 | 职务 | 备注 |
费俊龙 | 指令长 | 中国第二批航天员,首次执行太空任务 |
聂海胜 | 飞行员 | 中国首批航天员之一,曾参与“神舟五号”选拔 |
五、任务成果
- 完成首次多人多天飞行任务;
- 验证了长期载人飞行的技术可行性;
- 为中国后续的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 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
六、历史评价
“神舟六号”任务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一次技术上的突破,也象征着中国在探索宇宙、发展科技方面的坚定决心。
如需进一步了解“神舟六号”的具体技术细节或相关视频资料,可查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官方网站或权威航天科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