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千金的典故是谁】一、
“一字千金”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极为精炼、价值极高。这个成语最早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段历史故事,与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关。
据传,“一字千金”的典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商人吕不韦,他召集门客编纂了一部名为《吕氏春秋》的书籍。这部书内容丰富,涵盖了诸子百家的思想,被认为是一部集大成之作。为了提高这本书的声誉,吕不韦将书稿公布于市,并悬赏千金,表示如果有人能增删一个字,就赏赐千金。结果无人敢动,说明这部书确实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因此“一字千金”便成为形容文辞精妙、价值非凡的成语。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字千金 |
| 出处 | 《史记·吕不韦列传》 |
| 典故来源 | 战国时期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 |
| 故事背景 | 吕不韦悬赏千金,征求对《吕氏春秋》的修改建议 |
| 成语含义 | 形容文辞精炼、价值极高 |
| 延伸意义 | 表示语言或文字极其珍贵,不容轻易改动 |
| 历史人物 | 吕不韦(战国时期政治家、商人) |
三、结语
“一字千金”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高度认可。它背后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文字的敬畏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通过了解这个典故,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成语的来源,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