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织劝学的成语解释】“断织劝学”是一个源自古代典故的成语,用来形容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过自我激励或他人提醒,重新振作、坚持努力的精神。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也传达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一、成语解释
断织劝学:原指孟母为了教育儿子专心读书,剪断正在织的布,以此来劝诫孟子不要半途而废。后来引申为在学习或做事中遇到挫折时,应坚定信念,不轻言放弃。
出处:《后汉书·列女传》中记载了孟母“断织劝学”的故事,是古代家庭教育中的典范。
二、成语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断织劝学 |
拼音 | duàn zhī quàn xué |
出处 | 《后汉书·列女传》 |
含义 | 在学习或做事中遇到困难时,应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教育孩子或自我激励时的情景 |
近义词 | 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
反义词 | 半途而废、知难而退、虎头蛇尾 |
三、成语故事简介
“断织劝学”源于孟子的母亲孟母。相传孟子年少时学习不够专心,有一次他逃学回家,孟母便将正在织的布剪断,并说:“你如果现在半途而废,就像我剪断这匹布一样,前功尽弃。”这句话让孟子深受触动,从此发奋苦读,最终成为一代儒学大师。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颂,成为古代家庭教育中强调“毅力与坚持”的经典案例。
四、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断织劝学”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个人成长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都需要像孟母那样,用坚定的态度去引导自己或他人,不轻言放弃,不断追求进步。
五、结语
“断织劝学”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提醒我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只要保持信心和毅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