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哪几年】“十五期间”是中国在2001年至2005年期间实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五”)。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十五期间”的时间范围及相关背景信息,以下内容以加表格的形式进行说明。
一、
“十五期间”指的是中国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所涵盖的时间段。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官方定义,“十五”期间为2001年至2005年,共五年。
在这五年中,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国内生产总值(GDP)持续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科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也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标志着其经济全球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
此外,“十五”期间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尽管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但这一时期为中国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表格:十五期间时间及主要特征
项目 | 内容 |
全称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2001—2005年) |
简称 | “十五”期间 |
起止时间 | 2001年1月 — 2005年12月 |
核心目标 | 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
重大事件 |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科学发展观”理念;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 |
经济发展成果 | GDP年均增长率超过8%,产业结构逐步升级,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
社会进步 | 教育普及率提升,医疗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 |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十五期间”具体的时间范围及其在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不仅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关键阶段,也为后来的“十一五”、“十二五”乃至“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