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屈原的作品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他的《九歌·国殇》以其深沉的情感和壮丽的语言,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其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句诗,更是以其铿锵有力的文字,展现了英雄的无畏精神与不屈气节。
这句诗出自《九歌·国殇》,原文如下: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场激烈的战斗场景,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中的英雄形象,不仅是肉体上的强大,更是在精神层面的坚不可摧。“诚既勇兮又以武”,既是对他们勇气与实力的高度肯定,也是对他们坚定信念的深刻赞美。而“终刚强兮不可凌”,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些英雄即便牺牲,其精神也永存于世,不可被任何力量所征服。
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充沛,通过对战场残酷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们的无限敬仰与怀念。这种崇高的爱国情怀和对生命的尊重,使得《国殇》不仅是一首战争史诗,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赞歌。
总之,“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这句诗,不仅体现了屈原对英雄的礼赞,也传递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它激励着后人无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要保持勇敢坚强的态度,永不向命运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