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捐的含义】“唐捐”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或特定语境下,它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本文将从字义、出处、用法及现代解读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含义。
一、唐捐的字义解析
“唐”在古汉语中有“徒然”、“白白地”的意思;“捐”则有“舍弃”、“浪费”之意。因此,“唐捐”合起来可理解为“白白地失去”、“毫无意义地消耗”。
二、出处与用法
1. 《诗经·小雅·车辖》
原文:“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虽无直接出现“唐捐”,但古人常以“唐”表示“徒然”,如“唐突”、“唐丧”等。
2. 《后汉书·王符传》
有“唐捐功业”之语,意指“白白浪费功业”。
3.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唐捐其力,徒劳无益。”
此处“唐捐”即“白白地浪费”。
三、现代解读
在现代语境中,“唐捐”一词较少使用,但其含义仍可引申为:
- 白白付出却无回报
- 努力没有结果
- 资源或时间被浪费
例如:
> “他为了项目加班加点,最终却因公司决策失误而唐捐了所有努力。”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拼音 | táng juān |
字义 | “唐”:徒然;“捐”:舍弃、浪费 → 合义为“白白浪费” |
出处 | 《诗经》、《后汉书》、《三国志》等古籍中均有类似表达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努力无果、资源浪费等情境 |
近义词 | 徒劳、白费、浪费、虚掷 |
反义词 | 成功、有效、收获、成果 |
五、结语
“唐捐”虽非现代常用词汇,但其背后蕴含的哲理值得深思。人生中难免遇到“唐捐”的时刻,关键在于如何面对失败、调整方向,不让努力成为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