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予之而不取反受其咎出处】一、
“天予之而不取,反受其咎”这句话出自《尚书·大禹谟》,是古代中国经典文献中的一句重要箴言。其意思是:上天赐予了机会或福分,但若不加以把握和利用,反而会因此招致灾祸或责罚。这句话强调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思想,提醒人们要珍惜机遇,积极应对。
在历史和文化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劝诫人要有远见、有担当,不能因犹豫或懈怠而错失良机。它不仅适用于个人发展,也适用于国家治理与社会管理。
二、出处与释义对照表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尚书·大禹谟》 |
原文句子 | “天予之而不取,反受其咎。” |
现代翻译 | 上天赐予了机会或福分,却不加以接受或利用,反而会因此遭受惩罚或灾祸。 |
出处背景 | 《尚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上古至春秋时期的政事与言论,其中《大禹谟》一篇主要讲述大禹治水及治国理念。 |
含义解读 | 强调“抓住机遇”的重要性,警示人们不要因懒惰、犹豫或盲目而错失良机。 |
现实意义 | 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中,应主动把握机会;在国家治理中,领导者应审时度势,及时决策。 |
三、延伸思考
“天予之而不取,反受其咎”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醒,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上许多成功者正是因善于把握时机而成就大业,而失败者往往因错过关键机会而功亏一篑。
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天命观”与“人事观”的结合。一方面,承认天命的存在;另一方面,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顺天应人”的理想状态。
四、结语
“天予之而不取,反受其咎”是一句富有哲理的古训,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中,都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机遇,避免因疏忽或迟疑而酿成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