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三顾频烦天下计”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原句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历史典故,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与智慧。
一、
“三顾频烦天下计”这一句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更是对人物精神的赞颂。它强调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以及诸葛亮才智过人、鞠躬尽瘁的品质。这句话在后世被广泛引用,成为敬重人才、重视谋略的象征。
从历史角度看,三顾茅庐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诸葛亮正式登上政治舞台,也奠定了蜀汉政权的基础。从文学角度讲,杜甫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同时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杜甫《蜀相》 |
原文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
含义 | 描述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体现求贤若渴的精神;同时赞扬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
历史背景 |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刘备为寻求良策,三次拜访诸葛亮于隆中。 |
文学价值 | 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反映杜甫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
现代意义 | 强调尊重人才、重视谋略的重要性,常用于形容领导者的求贤态度。 |
用法举例 | 如:“他虽出身平凡,但三顾频烦天下计,终成一代名将。” |
三、结语
“三顾频烦天下计”不仅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谦逊、耐心和智慧同样重要。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建设,尊重人才、善于谋划,都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