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是什么意思】“抖擞”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描述人精神焕发、振作起来的状态。它既可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动作的轻快和有力。在日常生活中,“抖擞”一词使用较为广泛,尤其在文学作品或口语中常见。
一、含义总结
词语 | 抖擞 |
拼音 | dǒu sǒu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 |
基本含义 | 精神振奋、振作;动作轻快有力 |
常见用法 | 形容人精神饱满、充满活力;也形容动作灵活、有劲 |
近义词 | 振作、奋起、精神焕发 |
反义词 | 委靡、颓丧、无精打采 |
举例 | 他一早起来就显得格外抖擞,精神十足。 |
二、详细解释
“抖擞”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原意是“抖动、振动”,后来引申为精神上的振作。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人的精神状态。例如:
- 精神抖擞:形容一个人非常有精神,精力充沛。
- 抖擞精神:指重新振作,恢复活力。
此外,“抖擞”也可用于描述动作的轻快和有力。比如:
- “他一跃而起,动作十分抖擞。”
这种用法多见于文学描写或口语表达中,带有较强的生动性和画面感。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使用示例 |
日常交流 | 今天怎么这么抖擞? |
文学作品 | 他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
鼓舞士气 | 大家要抖擞起来,争取最后的胜利。 |
四、注意事项
1. “抖擞”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与“精神”等词搭配,如“精神抖擞”。
2. 在正式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低,更常见于口语或文学作品中。
3. 不宜用于描述情绪低落或身体疲惫的状态。
五、结语
“抖擞”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精神状态或动作的轻快有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这个词可以让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