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你问我答 >

鸡肋的典故与谁有关

2025-09-16 21:38:00

问题描述:

鸡肋的典故与谁有关,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6 21:38:00

鸡肋的典故与谁有关】“鸡肋”一词,常用来形容事物虽有其存在价值,但实际作用不大,令人难以取舍。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的一段记载,与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一、典故来源

“鸡肋”的典故出自曹操与杨修之间的一段故事。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在曹操攻汉中时,他下令撤军。当时,部下对撤军决定感到困惑,便问:“明公为何要撤兵?”曹操回答:“鸡肋。”意思是说,这次行动就像吃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句话被杨修听后,立即明白曹操的真实意图,于是私下告诉众人:“鸡肋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曹公之意,是想退兵。”结果,众人纷纷准备撤退,而曹操因此对杨修心生不满,最终将其处死。

二、相关人物

人物 身份 与“鸡肋”关系
曹操 魏王、东汉末年权臣 典故主角,说出“鸡肋”一语
杨修 曹操幕僚、才子 解读“鸡肋”,引发曹操不满

三、总结

“鸡肋”的典故源自曹操与杨修之间的故事,反映了曹操在战略决策中的犹豫不决,也体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这一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形容那些看似重要却实际无用的事物,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哲理的表达方式。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不仅了解了“鸡肋”的出处,也看到了古代政治斗争中智慧与权力的较量。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