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赴国难的下一句是什么】“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出自三国时期曹植的《白马篇》中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献身精神,体现了古代士人以身许国、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该诗句的总结与相关资料整理:
一、诗句出处与背景
- 诗句原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作者:曹植(字子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
- 出处:《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一首描写边塞战士英勇抗敌、忠君报国的诗作。
- 背景:此诗通过描绘一位英勇的游侠形象,表达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愿意为国捐躯的坚定信念。
二、诗句含义解析
词语 | 含义 |
捐躯 | 捐出生命,牺牲自己 |
赴国难 | 奔赴国家的危难时刻 |
视死 | 把死亡看作平常的事 |
忽如归 | 就像回家一样自然、从容 |
整句意思为:为了国家的危难,甘愿献出生命;把死亡当作回家一样平静、坦然。
三、诗句影响与意义
- 文学价值:这句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激昂,是曹植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
- 精神象征:它成为后世表达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的经典语句,常被引用在军事、历史、文学等领域。
- 现实意义:在今天,这句话依然激励着人们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体现出一种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四、相关诗句对比
诗句 | 出处 | 作者 | 主题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白马篇》 | 曹植 | 爱国、牺牲精神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 忠贞不屈、誓死报国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 | 李大钊 | 为理想奋斗、勇于担当 |
五、结语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不仅是曹植诗歌中的经典名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它传递出一种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至今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无论是在历史还是现代,这种精神都是值得我们铭记和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