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突的意思解释】“唐突”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冒犯、不礼貌或不合时宜的行为。它多用于形容人在言行上过于直接、鲁莽,没有考虑到场合或对方的感受,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或尴尬。
以下是对“唐突”一词的详细解释和相关用法总结:
一、基本含义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形容词/动词 |
读音 | táng tū |
基本意思 | 不顾场合、冒失、粗鲁、不合时宜地行事 |
引申义 | 行为轻率、缺乏礼貌、不尊重他人 |
二、常见用法
用法 | 示例 |
作形容词 | 他的发言有些唐突,让在场的人感到不适。 |
作动词 | 他唐突地打断了领导的讲话,显得很不礼貌。 |
用于书面语 | 在正式场合,应避免唐突的言辞。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粗鲁、冒失、无礼、鲁莽 |
反义词 | 礼貌、得体、委婉、谨慎 |
四、使用场景
- 社交场合:如在会议中突然插话,可能被视为唐突。
- 书面表达:在正式文件或书信中,措辞过于直接也可能被看作唐突。
- 日常交流:对长辈或上级说话不加修饰,也容易被认为是唐突。
五、文化背景
“唐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等典籍中,原意为“突然、仓促”,后逐渐引申为行为上的冒失。在传统文化中,讲究“礼尚往来”,因此“唐突”常被视为不守礼仪的表现。
六、注意事项
- 在正式或正式场合中,应尽量避免唐突的言行。
- 若想表达不同意见,建议采用委婉、有分寸的方式。
- 在跨文化交流中,“唐突”可能因文化差异而被误解,需特别注意。
总结
“唐突”一词主要用来描述一种不恰当、不礼貌或不合时宜的行为或言语,强调的是对他人的不尊重和场合的不适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的礼貌和分寸感,有助于避免唐突的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