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遒是什么意思】“方遒”是一个汉语词语,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古诗词里。它由“方”和“遒”两个字组成,具有一定的文言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下,“方遒”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但通常表达的是一种气势、力量或精神状态。
一、
“方遒”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后被广泛用于诗词创作中,尤其是在描写壮志豪情、英雄气概时使用较多。其中,“方”有“正、正当”的意思;“遒”则有“强健、有力、强劲”的含义。因此,“方遒”整体上可以理解为“正当强健之时”、“正值壮年之际”或“充满力量的状态”。
在现代语境中,“方遒”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旺盛、积极、充满活力的阶段,尤其常见于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用以表达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表格说明
字词 | 拼音 | 含义 | 用法 | 示例 |
方 | fāng | 正、正当 | 常用于表示时间或状态 | “方盛”(正当兴盛) |
遒 | qiú | 强健、有力、强劲 | 多用于形容力量或气势 | “遒劲”(刚劲有力) |
方遒 | fāng qiú | 正当强健之时;充满力量的状态 | 多用于文学、诗词、比喻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三、拓展理解
“方遒”最著名的出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这里的“挥斥方遒”意指青年时期精力充沛、斗志昂扬,敢于施展抱负、追求理想。这种用法将“方遒”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层面,成为激励人心的象征。
此外,在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遒”也常用来形容笔力雄浑、风格刚劲,如“遒劲有力”便是对书法笔法的一种评价。
四、结语
“方遒”虽为文言词汇,但在现代仍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尤其在文学、教育、励志类内容中频繁出现。它不仅表达了力量与激情,更蕴含着对青春、理想和奋斗精神的赞美。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典文学,也能在日常生活中赋予自己更多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