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汉书·张释之传》:“夫士不以利移,不以患改,故有可以得金,而不可得其心;有可以得其心,而不可得其意。是以君子贵其所守,而贱其所求。今子为我言,若此者,虽百金可得也。吾不为也。盖人各有志,不可以利诱也。昔者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管仲曰:‘君衣紫,天下皆服紫。’于是桓公去紫,而天下亦去紫。夫一人之言,足以动天下,况贤者乎?故曰:‘敝帚自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敝帚自珍”的完整表述,但后人根据其含义提炼出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自己所拥有的东西非常珍惜,即使它并不珍贵,也觉得比别人的东西好。
一、字面解释
“敝帚”指的是破旧的扫帚,“自珍”则是自己珍爱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对自己的破扫帚也十分珍惜”。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自己的东西,哪怕再普通、再不值钱,也会格外珍惜的心理。
二、引申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敝帚自珍”多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自己拥有或创作的东西(如作品、观点、习惯等)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固执,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或批评。有时也带有贬义,表示某人过分看重自己的东西,不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例如:
- 他写的文章虽然不够成熟,但他却总是敝帚自珍,不愿修改。
- 这个方案其实有很多问题,但他却敝帚自珍,坚持己见。
三、使用场景
1. 文学创作:作家对自己初稿往往敝帚自珍,舍不得删改。
2. 人际关系:有些人对自己的想法或习惯敝帚自珍,不愿改变。
3. 职场沟通:在团队合作中,如果有人敝帚自珍,可能会影响整体效率和协作。
四、与类似成语的区别
- 自鸣得意:指自我夸耀,常带有贬义。
- 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常用于文艺领域。
- 敝帚自珍:更强调对自身事物的珍惜,不一定带有贬义,更多是表达一种情感态度。
五、如何正确理解“敝帚自珍”
“敝帚自珍”并非完全负面的成语。它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对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坚持。在某些情况下,这种“自珍”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尤其在面对外界质疑时,保持自己的立场和信念是值得肯定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避免陷入“敝帚自珍”的误区,即过度自信、拒绝改进、忽视他人意见,这样反而可能阻碍个人成长和进步。
六、结语
“敝帚自珍”是一句富有哲理的成语,它提醒我们既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也要学会理性看待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异。在尊重自我的同时,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成长与进步。


